怎样解决铸造问题
其次就是气孔:金属液中的气体未释放出来和铸型内的气体侵入进金属液中,从而滞留在凝固后的铸件之内;
气体来源: 劣质炉料含泥沙、油垢、锈蚀及湿气等,熔炼中生成大量的O(氧)、H(氢)、N(氮)等气体和渣釉;
炉温低;精练不够;浇注温度低,浇注时间长及浇注速度慢、浇包潮湿等。
上述因素都会促使金属液表面过早形成氧化膜而凝固,铸铁增碳剂,气体虽然挣扎着向外逃逸但却无法实现。反映在铸件上则成为向上的“梨形”气泡,梨把朝内。气孔表面光滑。通常称这种气孔为“析出性气孔”。在薄壁件的表皮下或外观形成密集的小圆孔。
解决办法:
1.浇注时防止空气卷入。
2.合金液在进入型腔前先经过滤网以去除合金液中的夹渣、氧化皮和气泡。
3.更换铸型材料或加涂料层防止合金液与铸型发生反应。
4.在允许补焊部位将缺陷清理干净后进行补焊。
石墨化石油焦增碳剂
增碳剂粒度的影响
使用增碳剂的增碳过程包括溶解扩散过程和氧化损耗过程。增碳剂的粒度大小不同,溶解扩散速度和氧化损耗速度也就不同。而增碳剂吸收率的高低就取决于增碳剂溶解扩散速度和氧化损耗速度的综合作用:在一般情况下,增碳剂颗粒小,溶解速度快,损耗速度大;增碳剂颗粒大,溶解速度慢,损耗速度小。增碳剂粒度大小的选择与炉膛直径和容量有关。一般情况下,炉膛的直径和容量大,增碳剂的粒度要大一些;反之,增碳剂的粒度要小一些。对于1t以下电炉熔炼晶体石墨粒度要求0.5~2.5mm;1t~3t电炉熔炼晶体石墨粒度要求2.5~5mm;3t~10t电炉熔炼晶体石墨粒度要求5.0~20mm;覆盖在浇包中晶体石墨粒度要求0.5~1mm。
企业如何解决铸造缺陷问题
(企业如何解决铸造缺陷问题之上)在铸造过程中,炼钢增碳剂,会有很多的方方面面的过程。铸造缺陷过程一直都是困扰铸造企业的一大难题,铸造缺陷问题解决不好影响铸件的质量。铸造企业在生产炉料铸件过程中出现各种缺陷问题如磨损,裂形或者损伤,低硫增碳剂,一般会有流痕(条纹),铸件表面上呈现于金属液流动方向相一致的,增碳剂,用手感觉的出的局部下陷光滑纹路,此缺陷无发展方向,就只能用抛光法去除。